微信大潮比以往每一次的传媒及互联网革新来的更温文尔雅,无声无息之间刺痛着电信运营商、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神经。在一个无处不传媒的时代,微信营销和微信运营也无可避免的被一次次过渡消费。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看到各种对于微信的评论分析文章,以及一些运营经验,但下文是目前看到的最具含金量的一篇干货,来自于搜狐员工王璇。
本文作者为搜狐员工王璇,他授权给金种子创投基金发布,并声明:本文不代表搜狐新闻客户端官方立场和态度。
==以下为正文==
一、微信对于我们(移动新媒体)意味着什么?
去年资深媒体人潘跃飞 写的一篇《我们有点想放弃微信了》文章和新媒体爱范儿《你想放弃微信,找死!》的回应文章,引发了数轮关于微信和媒体之间关系的论战。
作为一个延伸平台,我认为微信对于媒体而言,有四大基本功能:品牌传播、品牌塑造、流量导入、用户服务。
从微信的开放轨迹来看(开放公众平台—自定义消息接口—系统语音API的开放—自定义菜单—…),微信正在逐渐扮演移动平台生活助手的角色,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入口,就像在PC时代搜索入口一样。
因此,对于想要成为入口的应用来说,微信是替代性威胁产品;对于普通应用来说,根据移动时间质量守恒定律来说,微信仍然是一个不友好产品。
同样,作为移动媒体平台的搜狐新闻客户端,媒体平台属性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体属性是重合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微信还是一个消息系统,input和Out,这就使得新媒体产品和平台在面对微信带来的巨大挑战目前还是机遇可寻。
二、把握微信运营和主产品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为什么重要?因为这决定你是否能从中看到机遇。微信自从开放了公众平台后,最兴奋的是那些微博草根大号,很多企业、机构要么观望、要么蜻蜓点水的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很难下定决心,总觉得发展微信是在掘自己的墓,害怕用户流失,免费给微信打工等等,甚至有的企业、机构公众账号的运营团队都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下面我就抛砖引玉,讲讲我们是怎么看待官方微信和主产品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内容运营和推广运营两个方面来讲。
1)内容(互动)运营→搜狐新闻客户端微信用户→搜狐新闻客户端;
内容运营的首要目标是留住用户,其次是将微信用户流量导入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内容页面。具体的好处如下:
A,提高我们客户端内容的PV和UV,包括一些用户活跃度数据:评论数;投票数
B,增强搜狐新闻客户端平台运营手段和方式:
l 自定义菜单引入合作刊物,强化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媒体平台的品牌认知;
l 微信即客户端,通过微信开放接口,实现微信和客户端的对接,在微信中即可订阅客户端刊物(回复数字0,即可在搜狐新闻客户端中订阅【央视财经】);
l 其他的各种方式,还取决于微信未来将开放更多的接口。
C,为搜狐新闻客户端进行植入式的广告营销
l【新闻趣考】(比如设置本周新闻客户端增加了哪几份刊物?搜狐早报今天头条第二条标题是什么?)
l【搜狐侃事】(【红颜来了】品牌内容的植入)进行植入式的广告营销。
l 其他的各种方式
2)推广运营→搜狐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账号→搜狐新闻客户端。
推广运营的首要目的是增加微信订阅用户数,其次是将微信用户转化为主产品,即搜狐新闻客户端用户,包含两种情况:
A,从来没有安装搜狐新闻客户端用户,通过内容互动运营,转化为搜狐新闻客户端用户;
B,曾经是搜狐新闻客户端用户(如Symbian用户),但是经过换机,巧合新购入手机未内置搜狐新闻客户端,此用户是搜狐新闻客户端微信订阅用户,经过内容互动运营,重新转化为搜狐新闻客户端用户;(该用户购入手机后,安装微信的几率远远高于二次安装搜狐新闻客户端的概率,且腾讯新闻是微信最大的公众号,故老用户一旦换机,安装腾讯新闻客户端概率极大)
通过以上的阐述,既能够分得清楚主产品(搜狐新闻客户端)和附属平台(搜狐新闻客户端官方微信)的逻辑关系,同时也是微信这一工具平台实现品牌传播、品牌塑造、流量导入、用户服务这四大功能的具体路径。我仍然没有说到商业化,即搜狐新闻客户端官方微信如何为主产品搜狐新闻客户端创造商业价值。
三、微信的价值在于把媒体、社交和商业很好的贯通起来了
很多人都认为微信商业化最有可能的方向之一是电商O2O,这个O2O包括了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也包括了对线上商业的改造。在微信推出公众平台之前,微信是纯熟人社交的产品,但是公众平台诞生之后,微信的媒体属性大大加强。
媒体价值和商业价值就相当于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说,我导入一个在线购买链接,推送一个优惠券,立马就能转化为现金收入,而且这一块不用你去愁,微信它自己会把这些基础设施做好。前段时间,一些自媒体公众号,已经敢于卖广告。谁可以断定一个新媒体官方微信账号做大之后,不能卖广告呢?
其实搜狐新闻客户端之所以如此重视微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搜狐新闻客户端一直以来对于社会化阅读的理解和重视,具体的可以参考网上有一篇专门分析社会化分享和阅读的文章——《从分享按钮看社会化阅读中用户价值的实现》。
四、内容引导是王道、活动是驱动剂。
说完了微信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微信,下面我将从运营推广说起。自从微信公众平台诞生到现在也有半年之久,很多媒体、商家纷纷开通自己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然后使出浑身的劲儿去做推广,微博也沦为推广微信的管道,各种求关注,到处都是微信公众号的广告。没有什么效果,就开始唱衰微信了。但是他们忘记了一件事,你的微信号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值得我去关注?下面我将根据我运营微信近3个月的经验来谈谈一些鄙见:
1,内容引导
内容引导,顾名思义,就是把好的内容先在微信后台录入,然后在你将要推广的地方露出个引子,吸引用户去关注你的微信公众号,有点“欲知详情,请关注XXX微信号”。所以这对于内容的质量要求就非常高,否则不可能足以刺激用户来看。经过两个月的内容引导运营,我总结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是用户喜欢看的:
第一,内容独家。别的地方没有,要想看到这内容,你就必须关注我们的账号。比如我们在元旦和春节做的明星拜年送祝福,通过一线采访收录到很多明星的拜年祝福,如姚晨、韩庚、Angelababy等,然后把他们的祝福在合适的地方进行推广,吸引他们的粉丝来收听。
第二,内容够新奇。人都有好奇心,都喜欢了解一些自己不曾了解的故事和知识。那我们就有做一些比如说,未解之谜、野史传说、灵异惊奇的内容,然后来做引导推广,效果也是不错的。
第三,内容有深度、全面。现在大家谁都不缺信息,尤其是对于我们做资讯媒体的来说,这是个挑战。但总得来说,作为一个资讯媒体类的用户订阅者,绝对不是说仅仅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更多的是要告诉我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发生这些事情之后对我的生活、工作、价值观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一些比较有深度解析的、带有独特视角的文章,大家会很喜欢。你去做一个这样的内容引导,也会带来一定的微信订阅数。
2,活动刺激
去年的8月23日,是七夕节。当时距离我们刚刚入驻微信公众平台不到一个月时间,为了完成微信订阅用户数的第一阶段的积累,做了一个【七夕,对Ta说出你的心愿】活动。我们通过微信征集用户的七夕留言,然后把用户的留言刊登在我们自己的刊物上。我们在搜狐早晚报投了两次活动广告,立马就吸引了近4000名用户参与。为什么我们微信用户数会在短短两天时间暴涨近4000用户,一句话:在恰当的时间推出了合适的产品满足了用户的特殊需求。同样的,我们在2012年大家都在谈论世界末日是否会到来的时候,我们推出了微信抢船票的主题活动,同样吸引了超过1万多新的微信用户参与。
五、搜狐新闻客户端微信运营的八字箴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有人说,内容运营对于增长订阅用户数不重要,因为内容运营是针对已经成为我们订阅用户数来做的。错,特错大错。两方面来说,一个方面,你千辛万苦增长了10万订阅用户数,你得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让人家觉得没有白来,才会留下来;另一方面,内容运营是产生好的口碑最佳的方式,而口碑的传播和营销又会反过来给你带来很多新的订阅用户数。
以搜狐新闻客户端为例,我们是做资讯媒体的。很多人都以为资讯媒体类的公众号很好运营,因为内容丰富,每天都有变化。在微信平台中,做资讯媒体类的公众号不少,比如所,我凭什么要取消已经默认的腾讯新闻公众号而再去关注你搜狐新闻客户端。这一直是困扰我们运营团队的一个难题。后来我们想到一个八字箴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为此,我们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创建了特色的语音栏目【侃事】【拾贝】,为了和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其他资讯媒体公众号的内容形成差异化,我们之前抛弃了传统的资讯内容格式,采取更加接地气、更加口语化、更加情境化的标题。同时,我们还推出了【神评】,即网友犀利的新闻评论内容,虽然很受欢迎,但是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而调整为现在中规中矩的【声音】,此外我们还开创了特色的【视角】【新闻趣考】栏目,也是受到用户的好评,其中【新闻趣考】,以趣味娱乐的方式与用户进行新闻的一问一答,当日的微信后台互动消息量就达到了13多万,不乏用户的好评和积极建议,在微信平台上也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口碑。
六、资讯媒体类微信运营讲究好玩好看
我自己的微信上关注的媒体公众账号大大小小不下50余家,说实话大部分都是不会点进去的,真正会去关注的可能就是几个做得比较好的自媒体以及垂直类的科技媒体。原因很简单,能够从这些公众账号中获取比较干的东西,而不是那种一看就是很水的PR稿。
怎么做,一个是内容本身,第二个是内容的组织呈现方式。从内容本身来看,在上一节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中,我已经基本阐述清楚了,无论是整合内容还是原创内容,都要讲究一个“精”。第二个就是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同样是资讯内容,我可以呈现给用户的评论,可以呈现给用户新闻当事人的声音,同样我也可以通过游戏闯关的模式让用户来答题。这就是媒体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的创新。
从我们后台反馈得到的数据,绝大多数的用户都认可这种媒体资讯阅读的方式。另外就是,前几天《天下网商》主编许维在微信上写了一段话,我觉得特别有道理:习以为常,只是墨守成规的另一种说法。每当我们对于一项工作开始显得驾轻就熟的时候,可能就是我们即将失去这份工作的时候。随着技术更迭的加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应该对于每个成熟的产品问一句: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它必须如此吗?我们也在尝试不直接发一篇篇图文新闻,比如我们的【声音】(回复数字“2”给搜狐新闻客户端官方微信),直接推送的就是新闻当事人的声音+声音来源+原新闻链接。总而言之,在娱乐中知晓天下事,做到尽可能的简单极致和个性化,这会是一种可靠的思路。